站内搜索:
当前位置: 首 页 > 本科教育 > 教研动态 > 正文

美育+思政,探课改新路径 ——人文艺术教育系举办课程思政说课展示活动

为深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,推动美育与德育有机融合,2025年3月25日下午,人文艺术教育系在师范教育馆举办“跨学科课程思政教学创新”说课活动,全体老师都参与。活动由系主任易文颖和副系主任胥娟主持。

《手工设计与制作》课程团队主讲教师何舟聚焦非遗传承与工匠精神的时代对话,以“弘扬优秀文化,落实课程育人,培育卓越教师”为切入点,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课程思政教学:重构课程内容,隐性渗透价值观教育,实现思政元素与专业内容的有机融合;创新教学模式,推动教学方法多元化,提升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;整合信息化技术,深化产学研融合,达成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表达的平衡;优化考核体系,构建多维评价机制,提高思政教学评价体系的适配性。有效解决了传统手工课程中思政融入的痛点问题,学生的动手能力显著提升,使思政教育跳出说教模式,融入创作实践。

《电子音乐赏析》课程团队向芳老师以曼哈顿音乐课程的螺旋上升理论为指导,以四首不同时期的电子音乐作品赏析内容,以多媒体、计算机网络等为手段,采取讲授、指导、讨论、体验、互动等教学方法,通过传统乐器与电子音色技术融合,将家国情怀、政治认同、文化素养、 道德修养、专业认同五大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教学内容,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,提升学生音乐感知和创作能力。

《儿童文学创作主体》团队申哲辉老师创新提出“双重主体培育”理念,即培养儿童文学创作的专业能力与思政素养。通过作品赏读和课堂精研,增进学生对儿童群体的理解;渗透生命教育理念,倡导学生保持赤子之心,塑造积极健康的人格;批判纯粹功利主义、增强人文关怀。申哲辉的课程重视引导学生理解儿童文学创作主体特殊性,体会创作者关怀儿童成长、传递正向价值观的使命担当,培养学生以积极健康价值观进行儿童文学创作的意识,增强社会责任感与人文关怀精神。

《教师口语》团队李颖老师突破传统语言技能训练模式,以《沁园春.长沙》《我的战友邱少云》《我爱这土地》《乡愁》等为例,通过文本分析、诵读,将奋斗精神、红色传统、爱国情怀等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内容,体现语言艺术与师德养成的融合创新。

老师们还从课程思政元素挖掘、融入路径、教学方法、评价机制等方面对说课进行了研讨,并提出改进的建议。

本次活动深化了对教学形态革新、课程内容重构、育人评价体系构建的思考,不仅实现了艺术技能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深度融合,更有助于构建起“专业教学-文化传承-思政育人”三位一体的美育新生态,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创新性解决方案。




撰稿:何舟    一审:胥娟    二审;唐文杰     三审:李宣平




版权所有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 地址:长沙市岳麓区枫林三路1015号 邮编 410205
湘ICP备05000548号 湘教QS1-200505-000191
联系电话:(0731)8822850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