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,传承红色文化精神,3月11日下午,人文艺术教育系举办“红色课程思政专题学习汇报会”。活动以“讲好红色故事、传承红色基因、赓续红色血脉”为主线,李晖旭、杨昭昭、向芳、何舟四位教师结合专业特色,通过多元艺术形式呈现了四堂别开生面的红色课程思政主题讲座,全系教师共同参与学习。
讲好红色故事:以声传情,激荡信仰力量
李晖旭以“讲好红色故事”为主题,通过情景化讲述与多媒体演绎,再现了“师生一起上”等经典红色故事。她提出:“红色故事不仅是历史的记忆,更是精神的火炬。我们要用声音的温度传递信仰的力量,让青年学生在共情中感悟初心使命。”现场师生沉浸于声画交织的红色叙事中,深刻体会到革命先辈的理想与坚守。
读一篇红色文章:以文载道,厚植家国情怀
杨昭昭以“读一篇红色文章”为题,带领大家品读舒婷的《祖国啊,我亲爱的祖国》。通过朗诵、批注与互动解析,她剖析了红色经典中蕴含的家国情怀与革命乐观主义精神。“文字是思想的载体,红色文章中的每一句话都是跨越时空的对话。”杨老师鼓励学生从经典中汲取精神养分,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业。
经典红歌串联百年党史:以歌叙史,唱响时代强音
向芳创新打造《经典红歌串联百年党史》讲座,以《十送红军》《黄河大合唱》《春天的故事》等歌曲为脉络,通过音乐赏析、历史解读与集体合唱,生动展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。她指出:“红歌是党史的‘声音档案’,旋律中流淌着人民的心声与时代的脉搏。”现场师生在激昂的歌声中重温峥嵘岁月,感悟红色音乐跨越时空的精神感召。
深挖红色文化中的美学价值:以美育人,赋能思政课堂
何舟以“弘扬优秀文化 落实课程育人 培育卓越教师”为题,结合师范专业特色,提出“红色文化+艺术教育”融合育人路径。她展示了学生创作的红色主题剪纸、戏剧片段等实践成果,强调:“作为未来教师,既要深挖红色文化中的美学价值,更要在教学实践中厚植育人情怀,让思政课有深度、有温度、有共鸣。”课程案例引发大家对“课程思政”创新模式的深入思考。
本次红色课程思政专题学习以人文艺术为纽带,将红色基因融入专业教育,实现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同频共振。大家纷纷表示,通过多元艺术形式的学习,不仅深化了对党史的理解,更增强了文化自信与使命担当。人文艺术教育系主任易文颖在总结中表示,未来将持续推进红色文化资源与专业教学的深度融合,培育兼具家国情怀、艺术素养与育人能力的卓越教师,为新时代思政教育注入人文艺术的鲜活力量。
撰稿:胥娟 一审:唐文杰 二审:李宣平